炒股开户要求久坐还会引起血脂升高、肝功能变差、血压上升
糖尿病这个病,说严重它确实严重,说可控也确实能控制得住。关键就看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是不是“给力”。
很多人一边吃药打针,一边却在日常生活中做着“添乱”的事,自己都没意识到。有些事,医生说破嘴也劝不住,而正是这些看似“习惯”的小事,正在悄悄加速糖尿病的发展。
说到加重糖尿病的因素,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饮酒、吸烟、吃甜食。没错,这些确实有害,但它们并不是最“狠”的。
今天要说的这个排在第一的“元凶”,很多糖友几乎天天都在做,却还全然不知。比喝酒、吃糖还伤身,关键是它躲得太深、太常见。
糖友最常做的“伤身第一名”:久坐不动
你可能不信,长期坐着不动,是糖尿病恶化的头号推手。
很多中老年朋友退休在家,早上起床坐着吃饭,饭后坐着看电视,中午小睡后继续坐着打牌,晚上又坐着刷手机,一天下来,除了上厕所和吃饭,几乎没怎么动。
久坐,会让身体的胰岛素变得越来越“迟钝”。原本胰岛素是帮助血糖进入细胞的“搬运工”,但你老坐着不动,肌肉活动少,细胞就变得不爱“开门”,血糖自然降不下去。
时间长了,糖尿病就会越来越难控制。更糟糕的是,久坐还会引起血脂升高、肝功能变差、血压上升,一连串代谢问题接踵而来,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会悄悄找上门。
第二名:爱吃精米白面,饭菜过细过软
很多老年人牙口不好,吃饭喜欢吃软的、细的,尤其爱吃白米饭、白馒头、面条、米粥这类精细主食。觉得这样好咀嚼、好消化,其实这恰恰是让血糖飙升的“隐形炸弹”。
白米白面加工精细,去掉了外层含有纤维的部分,吃下去后会很快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,让血糖“蹭蹭”往上升。长期这样吃,药物都压不住血糖。
而且这种吃法还容易饿,血糖忽高忽低,波动严重,比一直高还危险。建议多吃点粗粮,比如燕麦、玉米、小米、红薯、黄豆、绿豆、荞麦这些食物,既能延缓血糖上升,又能增加饱腹感。
第三名: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太简单
很多人早上图省事,一杯白开水、一块饼干、一个鸡蛋就算是早餐了,甚至有些人干脆不吃。这样做,看起来是“少吃点有助于控糖”,其实正好相反。
不吃早餐,容易让身体进入“饥饿模式”,反而导致午餐暴饮暴食。而且身体为了维持血糖,会自己“动用”肝糖原,这样一来,早上的血糖反而会升得更高。
正确的做法是:早餐要有主食、有蛋白、有蔬菜。可以吃一个鸡蛋、一碗杂粮粥,比如玉米粥、燕麦粥,再加一小碟炒苦瓜或蒸南瓜。这样搭配,既营养全面,又有助于平稳血糖。
第四名:饮酒伤胰岛,还容易引发低血糖
饮酒确实是糖尿病的大敌,但它排在第四,不是因为它不严重,而是因为它“稍微容易控制”,不像久坐和饮食那样天天都在做。
酒精会直接伤害胰腺,说白了就是“砸了胰岛素的饭碗”。而且酒精会干扰肝脏调节血糖的能力,尤其是空腹喝酒,很容易出现低血糖,甚至昏迷。
很多人觉得“我喝的是白酒,不加糖”,或者“喝点啤酒没事”,其实这些说法都是误区。所有含酒精的饮品,对糖尿病人都是雷区。
特别是中老年糖友,喝酒后反应慢,低血糖来了都不知道,风险极大。如果实在戒不掉,也要控制量,每次不超过一小杯,而且必须在吃饭时喝,不能空腹,更不能天天喝。
第五名:乱吃保健品、偏方,迷信“包治百病”
现在市面上各种“降糖保健品”“老偏方”层出不穷,什么灵芝粉、桑叶丸、苦瓜精、野果子水……很多人一听“天然”“无副作用”,就买来吃,甚至把正规药停了。
这类保健品多数没有明确的临床研究支持,成分复杂,有的还掺了降糖药,吃多了反而容易低血糖或者肝肾损伤。
还有些人听信邻居或亲戚“秘方”,什么“吃蚂蚁、喝蛇汤、泡脚治糖尿病”,这些做法都是不靠谱的。
糖尿病是慢性病,靠的是长期管理和正规治疗,而不是指望某个神奇的偏方一举见效。中老年朋友要擦亮眼睛,不要被广告忽悠了。
第六名:长期熬夜或作息紊乱
别以为只有年轻人熬夜,很多老年人也有熬夜的习惯。有的人晚上看电视到凌晨两三点,有的人睡觉断断续续,白天打瞌睡,晚上睡不着,结果生物钟乱了套。
熬夜会扰乱身体的激素分泌,尤其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,让原本就不太“听话”的血糖更难控制。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、食欲紊乱,进一步影响饮食和运动。
建议每天晚上尽量10点前睡觉,早上固定时间起床,午睡不超过半小时。规律的作息,是控糖路上的“稳压器”。
第七名:情绪长期压抑、焦虑或过度劳累
糖尿病和情绪也有很大关系。情绪一旦长期处在焦虑、压抑、烦躁中,身体里的应激激素就会升高,这种激素会让血糖升得更快。
有些人退休后觉得没用武之地,心里闷;有些人因为身体不好,憋着气不说话;还有些人照顾孙子孙女,累得筋疲力尽。这些心理或身体上的“累”,都可能变成糖尿病加重的“推手”。
学会调整情绪,多和朋友聊聊天,散散步,听听音乐,做点喜欢的小事,别把事儿都闷在心里。心情放松了,血糖自然也会稳定不少。
第八名:忽视脚部护理,导致感染加重病情
糖尿病人的脚,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。血糖高会让血管变窄、神经变钝,脚一旦有伤口,不容易愈合,还容易感染,严重的甚至要截肢。
很多人脚被鞋磨破了也不在意,觉得“小伤口不碍事”。但对于糖友来说,这种“小事”很可能酿成大祸。
每天要检查脚有没有破皮、红肿、感染的地方,穿鞋前先摸摸鞋里有没有小石子,每天用温水泡脚,不用太烫,注意保持干燥。脚的健康,千万别忽视。
糖尿病可控,关键在细节
糖尿病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在生活中“自己帮着病来折腾自己”。久坐、饮食不当、作息混乱、情绪紧张,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,都是血糖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控制好血糖,不靠“神药”,也不靠“特效食品”,靠的是每天一点一滴的坚持和改变。从少坐一会儿、多走几步路开始,从粗粮换掉白米白面开始,从规律三餐、不吃偏方开始。
只要用心生活、科学管理,糖尿病也能“稳稳当当地过一辈子”。
参考文献:
[1]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[J]. 中华糖尿病杂志,2021,13(4):315-409. DOI:10.3760/cma.j.cn115791-20210221-00095.
[2] 常乐,高风,赵柠. 有氧运动与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[J]. 医师在线,2023,13(9):90-92. DOI:10.3969/j.issn.2095-7165.2023.09.028.
[3] 黄立伟. 个性化综合饮食治疗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[J]. 养生大世界,2021(14):43.
声明:"非诊疗建议,如有不适请就医"。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旨在科普健康生活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,涉及人物侵权、图片版权、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!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配资查询官网-银行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