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股配资软件排名赵英水《满柿庭芳》谈画离不开“笔墨”
“画风大气”这四个字是时下画评里的万能用语,但用在赵英水身上并不是套话,而是恰如其分的。首先,他擅长的是国画大写意,在构图布局和笔墨形式上本来就大开大合、酣畅淋漓,追求的是一种“笔墨未到气已吞”的气势。其次,他的作品能够呈现出美丽而旺盛的生命力。比如,他擅长画紫藤,藤条盘曲如龙舞,花开绚烂铺紫云。再比如,他画的菊花不是娇弱的、羞答答的,而是激情澎湃式绽开的,灿烂、奔放,体现出雄、茂、朴、厚的大气之美。所谓“画虽一艺,其中有道”,一笔一画融会的是人的生命意识、个性品格和独立境界。换句话说,画画,其实是换一种眼光看现实,一个画家的性情也无可遮掩地体现在作品里。赵英水为人大气,画面也气宇轩昂。他的作品立足对生活的审美观照,寄寓着对生活的“大爱”,体现出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领悟。精神,是一种很玄的东西,但又是确确实实能够捕捉到的。精神层面透露出来的大气是高层次的。
赵英水《满柿庭芳》
谈画离不开“笔墨”。赵英水表示,中国画的“笔墨”不仅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筋骨、气度,也熔炼并反映着中国文人的个性——他们从传统中继承,又形成自己对“笔墨”的独到见解。提倡“笔墨未到气已吞”也好,主张“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也罢,都是艺术家结合自身的性情、气魄、领悟,对笔墨精神的一种全新阐发,从而推动了对“笔墨”的尝试与探索。在那些有分量的作品中,画家的生命际遇、生活情境、个人性情等都附着在用笔、用墨和造型构图中,像徐渭的《葡萄图》,藤条纷披错落,看似信笔挥洒,然而用笔又有如草书飞动淋漓恣肆之感,造就了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。徐渭一生饱尝辛酸,深知世态人情,他将一生落魄窘困、抱负难酬的情怀宣泄于笔墨之中,也正是这种“闲抛闲掷”的笔墨野藤、“落魄人间”的生命浩叹为中国画艺苑增添了瑰丽的色彩。
赵英水《娇姿图》
赵英水认为,20世纪以来,徐悲鸿、林风眠等人主张走中西融合之路,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一些桎梏,吸纳西方现代美术的形质,而潘天寿等画家则主张中国画立足民族本位,中西方绘画要拉开距离。西画东渐后,西画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,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后,苏联现实主义绘画传入中国,国内的艺术创作、艺术教育均受到西方模式的影响。在这种体系下,中国画的“笔墨”内涵自然有所损伤。“所以,我更倾向于潘天寿的观点,中国画笔墨的发展起码要以继承传统为基础,我个人的总结是‘复古建制、注重内省’。‘复古’是对传统的敬畏和学习,‘建制’则指笔墨的时代属性,强调通过对中国文化和东方神韵的体验,建立一套适合当下的体系。”赵英水说。
赵英水《风韵天然》
赵英水还说:“齐白石之所以成为巨匠,是因为他改变了以前文人画风的形式,雅俗共赏,接地气儿;潘天寿则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,为文人画增加了‘一味霸悍’的视觉冲击力。我们这代画家也应该在传承和发展国画方面作出努力。”同时,他强调:“画家要注重写生,画眼睛里看到的新东西,另外,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而用色。绿色的蚂蚱可以画成红色的,这不是乱画,是意象色、抽象色,学艺术的人应该有这种认识……”
(文/霍晓蕙,来源:中国书画报)
赵英水作品欣赏
赵英水《版纳春明》
赵英水《三角梅开》
画家简介

赵英水,山东济南历城人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,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。1993年组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并主持工作。齐鲁师范学院教授,山东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、山东国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山东画院院委、山东美术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成员。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配资查询官网-银行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